今日(7月30日),2024(第十七届)中国化妆品大会在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举行。会上,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董事长、CiE美妆创新展创始人邓敏带来《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主题演讲。
每一年都很难,没想到今年这么难,这是上半年我们阅读量过万的一些文章,打眼一看,满满的乌云压顶的窒息感,市场这是怎么啦?看不到一点阳光。
但是,乌云压顶,下雨又怎样呢?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依然在雨中上演,超出意外地惊艳,又在意料之中的很法国,法式松弛,法式浪漫,法式幽默,反正我是被巴黎的不完美,完美地征服了。
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示国家文化的秀场,文化正因为不同才有趣,我剪了一个小短片,从2004年希腊到今年法国,咱们也松弛三分钟,感受一下不同的文化之美。
比较一下,巴黎奥运会的创意确实脑洞很大,大到没有什么不可能,法国人的文化自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感,不需要借助外界夸奖与奉承来证明自己的信心,这是一种内心的强大与笃定。
2021年大会主题是“中国时间”。我们体感到的是近些年来,从国家推动文化复兴到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我们看到巴黎奥运会展示的法国文化是穿越了几个世纪的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科技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的近代文化,文化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世界的眼光。
尝试谈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今年主题: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斗胆尝试着谈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以及与我们的关系。
中国经济高歌猛进四十年,突然放缓,不仅遇到增长问题,还遇到地缘政治等国际环境恶化的问题,这种状态与邻国日本曾经遇到的问题很像,所以我们习惯参考日本的路径,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跨过了消费时代,人们转向了“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重要的推手是品牌和设计师,日本的设计大师们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曾受到过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影响,Less is more便是上个世纪初德国包豪斯第三任院长提出的设计理念。再往前追溯,这个理念与更早前中国文化《道德经》对德国哲学界的影响有关。
所以我将“少即是多”放在了Less is more的前面,这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留下的最后一个背影,找回中国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之于世界的意义。这个话题很大,我用两个故事展开谈谈吧。
一个企业家30年寻找自我的生命旅程
曹慰德先生,香港四大船王曹文锦的次子,1994年37岁接管家族企业,成为新加坡万邦集团第四代掌门人。1995年在新加坡创立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心,1998年出版《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东方智慧的历史启示》之前,我参与过他的新书恳谈会,当时他谈到更多的是困惑,经历了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也经历了美国的经融危机,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他看到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在接触中国文化后,他希望用东方智慧来推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心是个非营利组织,在文化现代性和可持续性课题的研究中,深度探讨人类的信仰与文化范式。并通过出版书籍,沟通联合国、世界性组织和中国政府。现在回想,当时太超前,我对曹先生的困惑没什么体感,但留下了一个印象:“原来企业家还可以这样的理想主义。”
前不久看到曹先生的信息,依然在传播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看了他出版的三本书后,我大概能感知一个企业家30年寻找自我的生命旅程。
曹先生生于东方,受教于西方,20岁进入家族企业;1989年学习管理学,从《尚书》开始对中国儒道释产生兴趣;1993年通过冥想,从感知身体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体悟到中国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智慧,相信中国文化是解决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2014年在与克里斯·拉兹洛的深度交流中,结合企业管理,提出量子领导力。
在商业主导全球繁荣的未来,他认为企业领导者需要通过向内寻,认识自我,建立内在与外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提出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生命服务,新的经济范式应该是以幸福快乐为中心。
今天上午我们谈的是重新认识企业家精神,张维迎教授在谈到企业家的认知时,很强调企业家的软知识。软知识是看不见的智慧,来自企业家对自我的认知。认识你自己,是东西方文化在轴心时代的共识,是穿越时空的人类智慧之源。
曹先生给我的启示是:企业家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塑造者。过去我们学习管理,西方学德鲁克,东方学稻盛和夫,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中国企业的经营哲学来重塑我们的文化。
94岁高龄的历史学家对“我们去向何方”的指引
第二个故事是94岁高龄的历史学家许悼云先生。许悼云先生是王小波的老师,许知远受王小波的影响,疫情前慕名拜望许先生,做了一期《十三邀》,许先生给当代年轻人的建议:“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的未见”。很多年轻人成了许悼云先生的粉丝,许先生非常的欣慰,尽管身体状况非常不好,但这几年我们看到,通过视频,通过出书,许先生尽最大可能地与中国年轻人对话。
许先生1930年出生在福建,1948年随家去到中国台湾,1970年定居美国,这样独特的经历,形成了许先生研究历史的大视角,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从西方看东方,再从东方看回西方,为了让年轻人有大历史观,许先生最近出版了文明四书,系统分析了三千年文明大变局,告诉年轻人,世界何以至此?我们去向何方?
许先生强调:目前的困难,不是周期性的调整,而是长期过度发展导致的衰败。未来人类的前途,在于中国和欧美两大文化系统在相逢、相撞、彼此刺激之后,能否融合、如何融合?这个命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努力,这是他拳拳之心,相告年轻人的寄语。
“中国不能够自满于今天获得的财富,更不能自满于在全球经济格局上的地位,采人之长,舍人之短,在我们源远流长的基础上,熔铸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文化的初阶,在更远的未来继长增高。”这是许先生的担心,更是许先生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期许。
慢慢酿,文化复兴是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文化复兴始于国货崛起的新消费浪潮。国货崛起的理想始于1905年的抵制洋货运动,双妹、百雀羚的诞生承载着百年前一代爱国实业家的品牌理想;1984年的改革开放,掀起第二次国货浪潮,国门打开,向国际品牌学习,国货完成了从产品到商品的升级;历经百年,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成熟,2018年迎来了新国货崛起的浪潮,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文化与品牌相互滋养的美好。
但是,短短几年,中式火了一阵,改为新中式,国潮火了一阵,改为新国潮,看到中国文化被各种联名,当潮流一波一波的流行,我也有着莫名的担心。
许先生的第四本书《激荡四百年》还没出版,我猜许先生的分析与建议是:中国文化四百年的沉寂终于到了苏醒的时代,但文化复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人”的觉醒,围绕以人为本,商业推动艺术、文化、建筑,通过走进人们的生活,经历了漫长的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在全球化中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历经几百年才形成。我们说“很法式”,是法国文化融入到法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历经百年酿出的文化印象。
中国文化的复兴同样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她苏醒于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升华于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实践。
何为幸福生活
“幸福在于内在的统一与生活的和谐,幸福的生活是顺应自身本性的生活。”这是二千多年前,古罗马政治家、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论幸福生活》的表述。他认为人的生活完全取决于人自身,强调客观物质对于人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重要,只有人的理性才是真正的“善”,人必须通过自省不断培养自己的“理性”,最终能完全“控制”生活。
同样的时代,中国的孔子、老子一众智者们也在思考何为幸福生活。文化自信产生于自觉,自觉的基础是对中西方文化都有清晰且深刻的了解,中国文化从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到价值观是有完整的体系,指导着中国人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今天当我们重新思考“何为幸福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找到自己,唤醒我们基因里的中国文化,建立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用中国式幸福生活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2024(第十七届)中国化妆品大会由英国威廉希尔公司、CiE美妆创新展联合主办,诺斯贝尔、贝豪集团、福瑞达生物股份战略合作,共有50+大咖共论产业发展,指引未来趋势。